电子评教和纸质评教在医学教育评教中的比较

来源:微电子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评教是指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过程、效果等进行的评价。评教是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并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步骤和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

评教是指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过程、效果等进行的评价。评教是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并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步骤和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大学生对老师授课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客观评教,是当今高校对于教学进行宏观调控和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亦是高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高校已普遍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教研究与实践,医学高等院校也不例外,研究涵盖了医学教育评教体系的建设、评教主体、影响因素、网络评教的研究等[1-13],但就传统纸质评教和电子化的评教方式相比较的文章鲜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选取基于电子设备(如电脑、平板或手机)的问卷星评教方式和传统的纸质评教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找适合当代医学教育教学质量评教的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选择100名具有相同课程和相同授课教师的学生,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问卷星评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纸质问卷评教,评教对象为2017—2018年下学期,昆明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84位授课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组。教学管理部将纸质版评教表导入问卷星,生成问卷二维码,在课程结束后将二维码链接发至实验组学生微信群,学生通过微信点开问卷星链接,独立完成评教。且采取匿名方式,学生仅填写班级、专业、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名称及相关评教条目。教学管理人员通过问卷星后台统计问卷评教具体项目、评分以及评教意见。

1.2.2 对照组。教学管理部提前印好纸质评教表,在课程结束后立即发给对照组同学,对照组学生在1个小时内独立完成纸质评教表。教学管理人员回收并进行问卷整理,统计问卷评教具体项目、评分以及评教意见。

1.3 研究比较指标

1.3.1 问卷评教分数。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总体评教分数。

1.3.2 评教过程耗时:1)学生评教耗时:从评教表发给学生到学生完成课程评教的耗时;2)教学管理人员耗时:教学管理人员完成整个评教过程的耗时,包括办公地点至教学地点的往返时间、评教表整理、录入、统计分析时间等。

1.3.3 意见反馈率。“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是学生对教师定性评教部分,是定量评教的重要补充,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意见反馈填写情况。

1.3.4 学生对评教方式的满意度。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自己所用评教方式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指标中的计量资料,包括评教分数、评教过程耗时和评教方式满意度等,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s)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图1 实验组评教分数和对照组评教分数相关性散点图

表1 两组评教过程耗时比较(h,±s)比较指标 实验组(n=50) 对照组(n=50) t值 P值学生评教耗时 0. 0. 9.80 <0.001教学管理人员耗时 1. 5. 90.19 <0.001

实验组,男18名,女32名,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为(21.)岁,省内42名(84%),省外8名(16%);对照组,男21名,女29名,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为(21.)岁,省内46名(92%),省外4名(8%)。两组学生在上述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评教分数

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评教分数相比较,相关系数r=0.938,P<0.001,相关性散点图见(图1)。

2.3 两组评教过程耗时的比较

实验组的学生评教耗时(0.)h、教学管理人员耗时(1.)h和对照组的学生评教耗时(0.)h、教学管理人员耗时(5.)h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1)。

2.4 评教意见反馈率

实验组班级学生50人,收回问卷3 271份,问卷回收率为77.9%(3 271/4 200),对教师反馈意见和建议478份,意见反馈率14.6%(478/3 271);对照组班级学生50人,收回问卷2 467份,问卷回收率为58.7%(2 467/4 200),对教师反馈意见和建议191份,意见反馈率7.7%(191/2 467)。

2.5 两组学生对评教方式的满意度

文章来源:《微电子学》 网址: http://www.wdzxzzs.cn/qikandaodu/2021/0627/550.html



上一篇:电子积木
下一篇:顺应社会需求加快微电子人才培养

微电子学投稿 | 微电子学编辑部| 微电子学版面费 | 微电子学论文发表 | 微电子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微电子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