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评教和纸质评教在医学教育评教中的比较(2)

来源:微电子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实验组学生对电子评教方式的满意度为92%(46/50),对照组对传统问卷评教方式的满意度为(66%,3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相关研究

实验组学生对电子评教方式的满意度为92%(46/50),对照组对传统问卷评教方式的满意度为(66%,3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相关研究及本研究均表明:电子评教方式是一种可靠的评教方式,其评分真实、有效[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电子评教分数和传统纸质评教分数呈正相关。电子评教方式具有高效、方便等使用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电子评教方式的学生评教耗时和教学管理人员耗时均少于传统纸质版评教方式,特别是使用电子评教方式的教学管理人员耗时较传统纸质版评教方式有明显的下降,节约了教学管理人员的时间,也减轻了其工作量,最终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电子评教方式有助于评教结果的及时反馈及整改,这主要是由于电子评教方式的信息传递是基于电子网络来完成,问卷发放、回收方便、快捷,从而缩短了教学管理人员前期及后期的工作时间。另外,电子评教方式提高了反馈意见率和建议率。这可能是由于电子评教是在电脑、平板、手机上完成,填写过程不受其他同学的影响,也不用担心评教意见和建议被其他同学看到,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碍于情面,不敢直接给老师反馈意见的问题,让学生们敢于畅所欲言,从而提高了意见反馈率;这些意见和建议描述具体,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因此,这意味着电子评教结果比传统纸质评教结果更真实,更有价值。电子评教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纸质版评教方式,这说明同学们更喜欢电子评教方式。有研究表明,截止2018年11月,中国95%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安装了微信程序,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而大学生用户是其主力军之一。因此,学生们更喜欢用这种贴近他们生活的评教方式来完成教学评教[16-17]。

评教的结果大多数是以评分的形式呈现,但是评教分数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干扰。这些因素包括评教时间、学生对问卷表达的理解和判断水平、教师严厉与否、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评教后老师的态度等。因此,评教分数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结合定性的反馈资料,比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比分数更具体,更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18-20]。这也提醒我们在评教过程中更应该关注这些定性评价信息,把定量评教和定性评教相结合,才可实现更加真实准确地评教,从而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评教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后持续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电子评教可缩短评教数据统计时间,并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地将评教结果反馈给临床教师。这将有助于教师后期课程的及时整改,使得学生们尽早受益。因此,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尽量采用电子评教方式,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教师整改,从而提高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电子评教符合时代要求,深受学生喜爱,具有传统纸质评教的可靠性,同时也具有纸质版评教无法比拟的高效性,值得在今后的医学教育评教工作中推广应用。

[1] 刘海杰,田鹏,于双成. 医学生评教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76-77.

[2] 臧贵勇,张祥瑛,陈腾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理想化学生评教系统的构建[J]. 现代医药卫生,2017,33(4):620-621.

[3] 吴玉蓉,陈浩,刘婷婕. 医学院校网上评教利用效果评价研究[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6):665-667.

[4] 李丹,刘冰,宋高臣,等.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4):475-477.

[5] 张锋,张瑛. 医学学生评教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42-43.

[6] 武松,金力,周晴.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J]. 科教文汇,2015(31):72-73.

[7] 张慧,李群. 医学院学生评教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海南医学院为例[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6):458-459.

[8] 方娴,于双杰,关素珍. 新疆医科大学学生评教工作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6):792-794.

[9] 许珊丹,朱俊荣,程光文. 医学院本科生评教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2015,47(1):33-34.

[10] 兰卫,关素珍,赵延芳,等. 新疆医科大学教师对高校学生评教体系的分析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6):813-815.

文章来源:《微电子学》 网址: http://www.wdzxzzs.cn/qikandaodu/2021/0627/550.html



上一篇:电子积木
下一篇:顺应社会需求加快微电子人才培养

微电子学投稿 | 微电子学编辑部| 微电子学版面费 | 微电子学论文发表 | 微电子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微电子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